这个愿景,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3月26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模块撬装变压吸附制氢装备研发制造”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

模块撬装变压吸附制氢装备
“模块撬装变压吸附制氢装备”,听起来艰深难懂。简单来说,有两个关键词。
一是“天然气制氢”,即从天然气里把氢气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在冰箱里放上活性炭、橘子皮吸收异味一样。”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说。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在天然气制氢、加氢站建设等氢能利用领域的制氢设备研发、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而此次采用的变压吸附技术,具有适应面广、能耗低的特点。“多种混合型气体都能分离,而且能耗仅为其他制氢方式的一半甚至更低。”陈健说。
另一个关键词是“模块撬装”。简单地说,就是把大型的制氢工厂小型化、模块化。据介绍,一般制氢工厂的吸附塔,可以排列上三四十米,体积庞大。而金星公司模块化定制的制氢设备,长度仅10余米,宽3.7米,一个集装箱就能拉走。“而且生产周期短,一般在3个月左右,有些小型的制氢设备甚至1个月就能完工。”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革说。

模块撬装变压吸附制氢装备
据了解,目前大型的制氢厂每小时产氢在几万立方米左右,而这种小型制氢设备,每小时产氢约200公斤,能满足一个加氢站每小时为20辆左右的公交车进行加氢。“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约了运输成本。”陈健说,加氢站的氢气自产自销,成本能从每公斤40元下降到20元,对于推广氢能源车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6月,由双方合作的首台撬装制氢装置将交付广东佛山一家加氢站使用,年内还将完成7套设备订单的交付。“佛山去年引进了1400台氢能源公交车,而由于缺氢,有1000台尚处于闲置状态。”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我国于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目标,在众多能源中,氢能被提升到能源战略高度和技术改革的方向。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优势,在世界能源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